王宗师酒——匠心工艺 百年传承
匠心工艺 百年传承 ( 王宗师 —— 始于18 29年)
王宗师创始人:王天和(又名王振发1793—1857)
王宗师传承人:王立夫(字泽履,1858—1931)
王宗师传承人:王秉乾(1916—1951)
酒镇 同 名 镇因酒闻
离开了茅台镇,就再也酿不出真正的“酱香酒”。
100多年来,生长于层峦耸翠之中的茅台镇始终以酿产举世传香的美酒闻名,不论是其的自然地理和水质土壤,本地红高梁和微生物环境,还是其具有的酿造方式、酿酒文化,都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文化。也正因此,茅台镇,没有大都市的喧嚣繁华,却独有一份浑然天成的精致与安详。
古酒新酿 匠人匠心
贵州王宗师酒业,座落于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与国酒茅台同享得天独后的自然条件,同宗同源,同工同艺。在茅台镇拥有四个大型恒温藏酒库、两个恒温封坛区,四个生产车间,窖池128多个,年产酱香型白酒5000多吨,老酒贮存量15000多吨。通过了HACCP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IS09001:2008国际食品质量体系认证,“中国酒都仁怀白酒企业100强”,现已发展成集自然生态、制曲酿造、教学科研、文化体验、恒温封坛等为一体的酱香白酒文化产业园。
宗师传承 酱香流芳
1829年(清道光九年),茅台村王茅酱香酒始祖王振发(又名王天和),在“天和盐号”的基础上,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烧坊”,酿造“茅台烧”(史称王茅)以接待过往商贾,其清淡高雅的酱香韵味让世人陶醉不已,当年的“天和号”产业遍布仁怀各地,家喻户晓的善商王天和向朝廷捐赠了大笔银两作为赈灾善款,道光皇帝为示褒奖,立召王天和进京面圣,王天和随即带上自家酿造的“茅台烧”向皇帝进贡,道光皇帝饮后龙颜大悦,钦封“御酒”,并封王天和为“奉政大夫”,正五品,其“天和烧坊”酿造的御酒“茅台烧”以独特的风味独领风骚,品质上乘已无人能及,素有“天下第一茅”之称。
1879年(光绪五年),王天和后人王立夫与孙全太、石荣宵在“天和烧坊”的基础上,创办了“荣太和”(取每人名字一字之义)烧坊,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坊遂改名为“荣和”烧坊。
1915年,美国旧金山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征集世界名优品参展,北洋政府农商部便想到了当年的道光贡酒,御酒“茅台烧”。即令“荣和烧坊”生产的“荣和茅酒”(史称王茅)和“成义烧坊”生产的“回沙茅酒”(史称华茅),统一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因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产品一直无人问津,送展人员怒掷酒坛,于是瓶破天惊,香飘四溢,以致评委再经一系列严格评审后,“王茅酒”一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茅台酒”的名字始于此。(摘自仁怀县志384-385页)从此,茅台酒佩戴着闪亮的金牌带着令国人无比骄傲的神韵与风采,让世界一遍遍称奇,陶醉不已。在茅台酒文化城内有三位茅台酒创始人的塑像,其铭牌上也清楚显示:“王茅”、“华茅”1915年获巴拿马金奖,“赖茅”1941年创建,与1915年巴拿马金奖无关,可见,王茅是当之不愧的酱香酒始祖。
1951年,国家并购,罚没了“荣和”,“成义”,“恒兴”三家烧坊,组建了国营茅台酒厂。历经了建国、土改等政治风云,兴盛一个多世纪的“天和号”在历史的烟云中逐步衰落,而曾为国争光,博取巴拿马金奖的酿造秘法始终代代相传。改革开放后,白酒市场兴起,王氏后人为传承百年王茅精神,再创王茅历史辉煌,特创建“王宗师”酱酒品牌,不忘初心,续写传奇!
古法工艺 匠心传承
王宗师严格遵循古法工艺和节气来酿造!
王宗师百年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再经过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七次蒸馏取酒,酿造总耗时整整一年。取出原酒窖藏三年,勾兑调味,再贮存一年,然后检验出厂。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百年匠心 精品传承
王宗师1829:创建天和 钦封御酒
王宗师1879:以和之基 共建荣和
王宗师1915:宗师之品 荣誉而归
王宗师1951:三大烧坊 三茅合一
不负使命 再创辉煌
以坚守百年酱酒工艺为已任,创新的经营理念。展现品牌历史文化传承的核心竞争力,运用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优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汇智融资;以共创、共享的理念,集智创造。传承王茅精神,不负使命;把握酱酒机会,顺势而上;汇集行业精英,续写辉煌!
续写佳酿传奇,再创荣耀辉煌。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