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金一个地道的农民,却因为建盏踏上了传承之路

2019-05-11  来源:互联网 

  中国人骨子里对茶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从古至今的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到现代人的茶桌生意经,品茶养性,背后隐藏的门道似乎够我们细细回味良久,而建盏正是为茶而生的器物。

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就是风格独特的黑釉茶盏和兔毫盏而著称于世。

建窑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下辖的水吉镇,建窑在史书上记载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但元朝建立以后,我们也知道元朝中后期好的手工艺和传统文化被毁掉非常多,基本上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趋于衰败,建盏也随之没落,到了明末清初基本上已经停烧了。建窑主烧茶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蔡襄将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进行总结推广,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成书于1050年)。

《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茶录》的问世,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在朝野上下传播,建盏中的优级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们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诗坛巨匠、雅仕们抒发情怀讴歌的极品。

建盏渊源

周永金,1954年生,是当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没有什么文化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老师不止一次到家里去希望他继续学习,他太渴望学习了,但家里实在是太穷,家里那么多兄弟姐妹,而他又是家里的老大,很多重担都压在他身上,他只能含泪。。。辍学。虽然不能在学校继续学习,但他还是对知识有着一种渴望。

在他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奶奶不止一次的对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其实我们家还是比较宽裕的。为什么呢?因为家族原来是制作陶瓷的,很多制作的陶瓷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出售到全国各地。至此他庞然了原来家族里还有这样的历史。难怪从小他都对陶瓷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兴趣。记得儿时因为打破了一块黑瓷碗自己还坐在地上哭了半天,原来是有这种渊源。

云图片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到了1978年随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建阳瓷厂恢复了宋代兔毫釉研究的烧制成功后,对于一个热爱陶瓷热爱黑瓷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原因他创办今天的永铭建盏。

传统气息的黑瓷文化

 然而做一件事不容易,想恢复一种文化传承更是难上加难,作出决定的当时他从未想到过,这将是一个多么艰巨的工程。但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可能就停不下来了。

在经过不断的走访、讨教业内知名师傅,他开始自行研究建盏釉水的配制及烧制技艺,在经过几百上千次的试制,复制了古代建窑建盏兔毫盏;

云图片

试制成功油滴黑釉瓷。在长期传统铁系釉的研究中,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作品胎骨似铁,釉色古朴典雅,釉面斑纹天然形成,富于变幻。

建窑黑瓷茶盏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及黑黄,此为含铁(金)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茶盏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他一直要求自己要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和原料(黄泥、粘土、釉石,草木灰、松柴,产自保护区内)制作建盞泥巴的陈腐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曾经在釉石的选择上难到了他,水吉镇的大山他几乎走遍了,当然中间在采集样品的时候还出过不少危情,因为我们当地天气比较潮湿,山路非常难走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山崖。但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克服的,他几乎不把这个放在心上,家里人经常劝他叫他不要在去了,但他始终不甘心。也因为他的执着,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离窑址10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他想要釉石,至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每天又沉静在工作室不断的实验,一次两次,几十次乃至几百的失败,始终没有打败他,终于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他成功了!

草木灰做为一个重要的降温原材料来说,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38。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硫和、锰、铜、锌、等微量营养元素。
建盏是一种传承

建盏的失传很大原因是由于战争、经济、还有地域文化的缺失才使它失传至今,而现在我们重新找回老祖宗的东西,更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让它重现光芒。今天的复烧使建盏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洗礼后,又重新脱颖而出。

云图片

周永金告诫他的徒弟说必须要用传统工艺和传统原料制作建盞,让其一直传承下去。他希望让中国建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