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宋太祖赵匡胤与淮安地名的故事

2018-05-29  来源:互联网 

据史料记载,后周攻占楚州(今淮安)一战是周世宗柴荣第三次亲征南唐与后周进行的一场大型战役。


云图片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柴荣攻下南唐寿州后,没过多久,出兵又夺取了濠州,泗州,扬州,海州,泰州五州,形成对江淮重镇楚州的合围之势,年底时兵锋已经直指楚州。南唐的楚州扼守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如楚州失守,后周的齐云战舰可由淮河经大运河进入长江,直捣南唐都城西都(今南京)。楚州守将为防御使张彦卿、都监郑昭业,两将率众坚固孤城,周军连续攻城四十天都没有攻破。周世宗柴荣只得在城西金牛岗(今址在井神盐业公司西侧运河对岸的黄码乡文渠村)设下御营大帐驻扎于此,急调大将赵匡胤前来助战。


云图片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正月二十日,赵匡胤率领禁军从安徽进入江苏,在楚州古末口登岸,再到金牛岗拜见周世宗。正月二十三日,周世宗下达了最后的总攻命令。赵匡胤在楚州城北门(今名人亭处),昼夜不停的指挥战斗,他穿戴甲胄亲自冒着如雨点般的擂石指挥战士登城,城上的“三弓床驽”发射的驽箭有碗口粗房梁长,也没有让他有丝毫退缩之意。二十四日终于攻入楚州城,守将张彦卿等人战死。由于南唐军队的殊死抵抗,让后周损兵折将,死伤惨重。杀红了眼的周世宗下命屠城,城内军民死亡一万多人,房屋几乎全被烧尽。


赵匡胤攻入楚州后,部队驻扎在东门(今供电局处)西侧一带休整。士兵们清洗带血的战甲染红了一汪水塘,当时百姓把此处水塘称作“染指汪”,后改称“胭脂汪”。原址在东门大街与东长街交汇处以南,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填平,今已不存。


云图片

 

胭脂汪旁有一石桥,赵匡胤在此地休整时曾匍匐在桥上休息。宋代以后人们将此桥定名为“伏龙桥”,现石桥已不存,桥旁的“伏龙桥巷”犹在,位于东门大街与三棵树巷之间。


赵匡胤在些来回探寻之地,日后也被名为“回龙巷”。今址在东门大街与打线巷之间,巷北有“回龙小区”,亦沿用旧名。


一日赵匡胤来到城中一条巷子前,看见路边横卧着一具已被砍掉了头颅的女尸,身下一个婴儿尚且含着母亲的乳头在吸吮。赵匡胤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一边急忙请命于周世宗,停止了屠杀;一边设法寻找乳母,让她代为抚育这个婴儿。巷中居民也都因为这个婴儿的缘故而侥幸躲过了一场劫难,事后便将此巷命名为“因子巷”。然而年长岁久,口口传讹,“因子巷”就变成了“多子巷”。


云图片

 

当年赵匡胤在多子巷时,被飘来的阵阵酒香所吸引,便下马向南步行百步,来到了一座四方楼下。平生最爱美酒的赵匡胤,在此地下榻十三日之久。他后来建立宋朝,此处因是其下榻的龙潜之处,四方楼遂被定名为龙窝楼,所在之巷也被正式定名为龙窝巷。


云图片

 

宋代学者陈岩肖的《庚溪诗话》卷上,记载赵匡胤在征讨南唐攻占楚州时,所作的一首诗。当时赵匡胤还未做皇帝,一次和部下将领在楚州龙窝楼把酒言欢,非常尽兴,彻夜未眠。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二天清晨,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在座的一个人就作了一首关于太阳的诗,赵匡胤听了之后,觉得诗意浅陋,突然来了灵感,也顺势作了一首诗,名叫《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文人作诗只在字句上下功夫,远不如赵匡胤的诗有豪气、霸气、英雄气!这首打油诗,气势不凡,抒发了赵匡胤的帝王野心,尽管此诗不对仗押韵,却意境不凡,极具气壮山河之势,他自己也颇为得意,幸亏没有引起周世宗的注意。


云图片

 

赵匡胤到楚州已经过去整整1060年,楚州(今淮安区)这个宋代全国排名仅次首都的超一线城市,如今已经沦落成省内排名倒数的落后地区。而多子卷、龙窝巷、龙窝楼、回龙巷、回龙小区、伏龙桥、伏龙桥巷、胭脂汪……都深深地印上了宋太祖这位大宋开国皇帝在淮安的足迹,这些典故、地名、古迹将这份荣耀无声的记录下来,并永远的延续下去。


云图片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