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风俗竟起源于娱乐项目 文化大省甘肃

2019-01-04  来源: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

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天水五天游中,在 “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听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小曲后,今天来到麦积甘泉镇峡门村柳树坪的农家院,再次体验到非遗麦积小曲。

麦积小曲是传统民间文艺的一个品种源于社火中的夜秧歌活叫地摊子,它是社火的衍生物。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唱说艺术,昨天看的表演中融合入当地的特色,像表演道具都是用农家常用的农具如水桶、扁担这些,十分接地气,乡土气息非常强烈。

演唱风格保持原生态,表演主要以唱为主,包含有西北人喜欢的秦腔的粗犷豪放,又具有陇剧宛转悠扬,其调刚劲有力、优柔抒情、欢快流畅,所用诸调高低起伏,层次分明。

乐器配以传统的板胡、二胡、三弦、鼓、钹、碰铃、四片瓦等使演唱节奏明快、古朴典雅。

麦积小曲流行于麦积山周边的乡村中,主要分布在甘泉镇西枝村、高家庄、廖家庄、石家沟、胡家沟、峡门等村,尤以西枝村小曲最为有名,是西部戏曲史上的一枚“活化石”。

麦积小曲作为社火的衍生物。最早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它作为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由此便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千年非遗风俗竟起源于娱乐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融入和赋予了新的内容,表现形式开始注入了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等元素,后来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渐渐成为民间规模宏大,内容繁复的娱乐活动,这就是麦积小曲诞生的原因。

麦积小曲从最初的自娱自乐表演形式发展到现在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它承传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粹,曲本大都是推崇礼法,倡导人文,表现爱情之作,故在数百年的弹唱过程中,对教化民众,构建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同时,挖掘整理麦积小曲对于研究地方音乐、戏曲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麦积小曲最早有130多首,很可惜,到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80多首了,而且许多曲目内容及唱腔已残缺不全。随着岁月的流失,麦积小曲传承人现在也是越来越少。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境内文化古迹甚多。麦积地区最出名的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十六国时期的后秦,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共7730余尊塑像,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甘肃天水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值得专门为它安排一场文化之旅。

来源;乐玩日志企鹅号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