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领军国产半导体显示 吸引国资战略入股

2020-04-29  来源:互联网 

2020年4月28日,TCL科技发布《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公司拟向武汉产投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武汉华星39.95%股权。同时,拟向战略投资人恒健控股控制的三家企业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6亿元。此次资产重组,是TCL科技继2019年4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剥离终端业务后,在整合显示面板核心资产方向上又一关键举措。

效益效率领先 整合t3产线优质资产

据公告显示,此次TCL科技拟购买旗下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华星”)的少数股东股权。而武汉华星正是TCL科技旗下t3产线的运营主体。

武汉华星t3产线项目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2月点亮投产,主要产品为中小尺寸LCD屏幕,用于手机、笔电等智能终端。据了解,投产至今,武汉华星持续对该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其在产量、技术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产能一路爬升至50K,成为目前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LTPS-LCD产线。而在产能爬坡的同时,华星还通过自主研发,将产良率推升至93%的国际标杆水平。

产能优势和技术实力也帮助华星在市场开拓上更具底气。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TCL科技LTPS-LC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已达到全球第二;LTPS笔记本面板屏幕也已打入国际知名品牌供应链,于2019年正式出货。

至今年2月,保持满产满销的t3产线已平稳运行4年,为TCL科技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益和优质的下游客户资源,也为武汉乃至全国的显示面板产业发展提供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伴随着5G技术率先普及、上下游产业链联动优势和华为、小米等国产智能终端品牌的全球崛起,中国的显示面板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而有着效率技术优势的t3产线更是有望长期受益。此次提高武汉华星的持股比例,有望使其在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及产品多场景应用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构建成为全球最具领先效益效率的LTPS厂商,有望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水平,提高股东回报,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国资持续支持+战略投资 共同布局显示技术上下游产业

近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已摆脱最初的“缺屏少芯”境况,并更有可能在“新基建”引领下,逐步走向全球领先。尤其是随着国产显示龙头TCL科技和京东方等的强势崛起,韩厂三星、LGD等的停产退出,主流液晶屏幕市场韩退中进的大趋势已得到确认。中国的面板企业并不满足于此,通过在上游芯片、材料、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布局,中国的显示产业链更有可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到来时取得先发优势。而这背后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指引和资金的扶持。梳理重组公告,记者发现,此次TCL科技的各交易对方均有国资背景。

其中,t3产线的早期投资方、此次武汉华星的股权出让方——武汉产投的背后正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成立至今已投资包括华星光电、深天马、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等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高科技产业项目,并为湖北省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集群。

而另一方面,募集配套资金引入的战略投资方恒健控股为广东省国资委出资设立的资本运营平台。截止目前,平台参股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中航通用飞机等央企国企,并投出星源材质、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东阳光药等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TCL科技披露的《战略合作协议》显示,恒健控股入股TCL科技后,将依托其在广东地区的属地资源,与公司在新型显示技术等上下游产业共同布局,为公司在广东地区的研发投入、工业化应用配套等事务提供帮助。同时恒健控股与TCL科技将开展多维度的战略合作,恒健控股将围绕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利用在设备、材料、电子等领域的投资布局,为TCL科技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双方未来有望以设立基金等方式围绕相关产业(包括相关上市公司)开展收购、兼并等业务,推进TCL科技在产业横向整合和产业链纵向延伸。

提升股东回报 助力TCL科技向高科技产业集团转型

通过查阅相关公告,记者发现,TCL科技自2019年初,已累计回购5.6亿股公司股票,并自2012年起连续9年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逾81亿元,有效地维护了股东利益。而此次重组发行的股票与可转债也多数来自回购产生的库存股,因此在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的同时,不会稀释公司原股东的权益,收购武汉华星股权有望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水平,提高股东回报。

通过此次引入国资战略投资、增持子公司股权,TCL科技再次向市场明确其聚焦技术与资本密集型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未来,随着显示产业行业集中度提升,周期波幅收窄,具备资本、技术、效率优势的TCL科技将更有可能持续提升其投资回报率,并进一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